
2016年12月17日,由我校廣州學協同創新發展中心主辦、我院和廣州市廣州學與廣州大典研究會協辦的第三屆“廣州學論壇”在廣州大廈召開
,我校及相關單位、研究機構的領導、專家學者近70人出席了本屆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我校社科處處長張其學教授主持 ,我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強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詞。張強副書記高度評價廣州學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建立以來的工作進展
,認爲廣州學研究已形成了系列的具有顯示度的研究成果,發揮了社會影響力;他表示廣州大學將對廣州學研究及好友娱乐的工作一如既往地給予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他建議廣州學協同創新發展中心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廣州學研究不斷創新和發展,成爲廣州走向世界的城市名片
。

張強副書記發言
開幕式上 ,廣州市人大經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沈奎、廣州學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召集人塗成林研究員、廣州市廣州學與廣州大典研究會會長歐陽知等分別致辭和發言
。沈奎副主任認爲 ,廣州學是廣州人認識廣州的鏡子,是廣州與世界對話的平臺,也是廣州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
,因此開展廣州學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他主張廣州學研究應該以廣州人爲核心進行研究,如對廣州人口的演變史的研究、從文化人類學視角對廣州特殊人羣(如廣州的外國人社區等)的研究等
;他還建議
,廣州學研究應將宏大敘事與細節描寫相結合,將問題導向與個人興趣相結合,將專家學者與民間業餘作者相結合,將廟堂理念與草根意識相結合。我院塗成林院長總結了我校、我院開展“廣州學研究”歷程和做法:即以協同創新構建特色學科、以平臺建設整合學術資源、以課題招標聚集科研隊伍、以叢書出版彰顯研究成果、以學術交流打造地方品牌、以決策諮詢提升社會影響;他介紹說廣州學協同創新發展中心根據建設方案
,已面向全省高校和科研機構招標立項了“廣州學研究”重大課題5項
,一般課題10項;正在策劃出版《當代廣州學評論》、《廣州學研究叢書》10種、《廣州學·廣州萬象叢書》10種;我院還出版了支撐廣州現實問題研究的《廣州藍皮書系列》33種,《決策內參》近百份 ;他認爲 ,廣州學研究的未來趨勢應該走學科化、大衆化、國際化的發展路徑。歐陽知會長表示,廣州學研究對廣州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廣州作爲一座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特大城市,亟需建立一門研究自己發展演變規律的學科 ;未來世界競爭格局將是以特大城市爲主體 ,文化底蘊和文化競爭力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廣州市有關方面應該給予積極的重視 。他認爲,開展廣州學研究既要重視理論創新,也要注重傳播
,另外構建一支廣州學研究的隊伍也是值得注意的措施。

沈奎副主任發言

塗成林院長髮言

歐陽知會長髮言
隨後,我院院長塗成林研究員主持了論壇主題發言
,7位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
。廣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顧澗清介紹了廣州媒體的發展情況,並從媒體與廣州學研究的關係,認爲廣州學應突出重點、加強理論與應用研究 ,聯繫中外、溝通世界,與世界對話。廣州日報作爲重要媒體 ,樂意在傳播廣州學研究成果與好友娱乐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廣州學的研究
;廣州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主任李仁武認爲廣州在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中應加強文化建設 ,並提出瞭如何加強廣州城市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我院副院長周凌霄副教授就廣州學的學科定位、建構思路、研究內容、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我校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冷東教授挖掘了廣州“十三行”的歷史資源
,認爲“十三行”對世界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是廣州溝通古今和中外的橋樑。他從茶葉、瓷器等的貿易、中外科技交流等史實中考察出廣州“十三行”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認爲“十三行”是活化廣州學形象的神筆,是提升廣州學對經濟的指引
,是擴展廣州學的邀請函和介紹信。廣州市社科院經濟所所長郭豔華研究員、我校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河教授、廣州市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邢照華研究員等還分別就廣州嶺南園林與生態文化建設、廣州嶺南建築的文化意蘊、清末民初平南王尚可喜在廣州的崇佛活動等多個主題發表了精彩的見解
。

顧澗清社長髮言

李仁武主任發言

周凌霄副院長髮言

冷東教授發言

郭豔華所長髮言

王河副院長髮言

邢照華副所長髮言
本屆論壇的分論壇共設三個小組:學科建設組、歷史文化組和服務地方組等 ,三個分論壇分別就廣州學的學科建設、廣州歷史文化和廣州學服務地方建設進行探討。在分論壇中
,專家們深入討論,形成共識,並向大會報告小組討論成果。
最後,廣州市廣州學與廣州大典研究會會長歐陽知主持了分論壇討論的彙報會
,並對本屆廣州學論壇的成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對下一階段的研究提出了具體要求 。論壇達到了目標 ,圓滿結束。
廣州學論壇自2014年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已舉辦了三屆,共有近400餘名省內外專家學者參與盛會,共收到研究論文近150篇 。會議得到了廣州市有關部門和廣州大學的高度重視,國內外研究地方學、城市學、廣州學和廣州歷史文化和地方建設等衆多專家學者積極參與
。廣州學論壇的召開爲廣州學學術探討提供了交流平臺 ,提高了專家學者對廣州學研究的研究熱情
,促進了廣州學學科建設的發展
,爲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培育提供了理論指導 。

論壇分會場

與會人員合影